「攝影如同宗教,政治,餐飲名牌喜好一般,有眾多的流派,且多有排他性,這樣的狀況我們姑且用「大家作法不同,但目的都是好的,彼此尊重」即可,畢竟上述的其他議題千古沒有定論,但產生的戰亂衝突亙古不斷。」
「調整為主的後製者主要是針對那攝影器材能力的不足與偏差去做修復,目的是讓觀賞者能忠實地看到自己雙眼所見的感動,重點概念是「寫實」。這裡面含括了HDR(高低反差細節復原),與色偏(數位白平衡常常抓錯),還有現在常用的原始RAW檔去做後製。許許多多的底片玩家,到現在還有這種堅持,也是我所欣賞的。」
「創作為主的後製者則非常多元,最基礎的理論是拿照片當創作的基礎自行發揮。以這角度來說,顏色,景深等,通通可以與拍攝的狀況不符,但這已經開始偏美術了,所以寫實不再是重點,反而是攝影者想詮釋些甚麼樣的美感。由於已經偏離了事實,創作派的也慢慢的一些加入了原本不在照片裡面的內容,如文字與圖案,這些老一派的人有時也難以接受,但這也是時勢。大多的手機攝影者都屬於這種創作型的後製者。」
關於我自己,畢竟我是因為新聞而開始攝影的,所以我的作業程序傾向於「調整」>「創作」,不過我自己一直不喜歡做太過的調整修飾,一者我自己不想讓照片顯得太過矯情,二來是因為我還是希望藉由照片忠實呈現我的攝影技術,方便我之後的檢討。
本篇文章轉載自DIGI PHOTO
本篇文章轉載自DIGI PHOT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