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我為什麼要拍這個畫面?
上圖的照片是去年搭嵐山小火車時,到車站前會經過的一片農地,我看多數的人都匆忙地走向車站,但我還是依舊故我地慢慢前行,這時候通過一個彎角時,一片藍天就這樣印入眼前,而土地上就放著這幾個應該是農作需要的東西,當下其實是想起之前看過類似的構圖和題材,但我之前並沒有拍過類似的作品,因此停下腳步,觀察了光線,按下快門完成這張作品。
這張作品主要吸引我拍攝的元素有三個,一者是顏色(藍天+綠地+土地)、二是構圖(圓形),三是素材,結合成這張照片的主要構成,而驅動我的那個導火線,即是過往曾經看過的他人作品記憶。
讓我們在回頭看看原作者的文章:
這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是讓你的拍攝精準化必須思考的問題。簡言之,就是為什麼要按快門?是這個畫面很美?很有趣?勾起你特別的回憶?還是想呈現什麼故事?以或者你只是想練習某個技法的拍攝?給自己一個按快門的理由,賦予畫面更確實的意義,經過這層思考捕捉到畫面無論好壞,至少有你的想法在其中,而不是個連靈魂都沒有的莫名作品。
我個人認為原作者用「精準化」這個詞是非常精準的,你不是在憑著一時的按快門「衝動」在完成你的攝影作品,而是有種更深層的意含和經驗意義在裡面,對你的好處就我個人經驗有以下幾個:
- 你可以少整理很多無用的照片(大笑),加快整理的速度和時間。
- 你對於照片的記憶會更深層,應該比較不會有那種「阿,為什麼我拍下這張照片」的感覺了,也可以幫助讓你的旅行記憶更鮮明一些。
▲日本 神戶塔
在思考好攝影的素材後,接下來就是具體構圖的問題了。
上面那張神戶塔的照片,我相信任何人看了,都會知道主體是什麼?它不會是旁邊的神戶馬賽克商場,也不會是藍天?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東西可以協助你幫你辨識出一張照片的整體?
以上面那張神戶塔照片而言,我採用的是位置的方法,任何的主體擺在照片的中間,都會比較容易被人當作主體,所以我們以前都習慣把自己擺在旅行留影照片的中間,不是嗎?
除了位置之外,還有嗎?當然有,那就是顏色,更簡而言之就是「顯眼」,這張照片其他幾個元素的顏色分別是白色、藍色以及黑色,以視覺上來說,都遠不如紅色來的吸引眼球,這牽扯到了人在顏色認知方面相關的知識,這部份我就不在這裡深究了。
攝影Tips:當你決定好你的主題時,務必使用正確的對焦方法,使其能夠清晰的呈現,不過如果你是有意使用其他的攝影技法表達則不在此限。
![]() |
這張照片你能說清楚你的主體是什麼嗎?(笑) |
Q3:畫面中是否有其他「閒雜人等」入鏡?
▲日本京都 南禪寺
當你決定好你要拍攝的主體後,就要開始想辦法別讓「閒雜人等」去打擾你的主題,因為這樣有可能讓觀看你照片的人覺得:「你的主體到底是什麼呢」而分心,當然這裡的「閒雜人等」並不是單指人而已,而是泛指所有會干擾你主題的一切物體,而這種對於場景掌控的敏銳度也是一種攝影技術改進的體現。
如果你發現你的畫面中有些「雜物」該怎麼辦,一些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挪動你的腳步去「避開」他,而有時候因為時間太過匆促或是可能大幅改變既有構圖,我們就會嘗試一些用比較技術性的手法去避開他,比如說用光圈或是距離調整「景深」,使不重要的物體「模糊化」,或是用光線去區分等等。
假如你覺得你畫面中的元素都非常重要,那也不需要太客氣,直接讓景深清晰的範圍都納入吧。
Q4:前景、背景分別是什麼?
▲攝於 京都 天龍寺
其實在前一個主題我就已經提到「景深」的問題了。
一張照片前後背景的清晰與否以及他在照片上的權力順位也同樣主宰了人在觀賞照片時的感覺,講的更細一層,在你焦距範圍內的所有物體,你要怎麼安排他們的權力關係,營構他們的順序安排(有點像是在做安排圖層順序的動作),可以讓你除了精彩的主題外,有更多豐富觀賞的層次,所以這個步驟相當重要,上圖是我在京都名勝天龍寺所拍攝的,其實同一個角度我拍了兩張,但安排了不同的對焦點,一者是對焦後面的屋簷,另一張就是大家所看到的這張,讓楓葉成為清晰的主體,後來在選擇時,因為對焦屋簷的照片不如預期,所以就選擇這張當作最後出圖的版本。
Q5:我離得夠近了嗎?
▲攝於 京都 厭離庵
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照片顯得不夠出色或是意思到了但總覺的少了點什麼,在剛接觸攝影的初期往往都是你離「主題」太遠的緣故。
在剛接觸攝影時,其實我們不大能適應和被攝物體四眼相對,因為你在侵入他的同時,你也感覺到被侵入了;但事實上當你移動腳步更靠近物體時,被攝物的細節將會被放大,因此往往可以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樣的效果相當顯而易見。
為了達到放大的效果有兩種方法:移動你的角度或是使用遠望鏡頭。我個人強烈推薦使用前者,這樣的練習會讓你對於鏡頭的視界更為了解,同時也可以把你心裡面的不安逐漸抹去,不妨試試吧。
Q6:現場的主光源是?
▲攝於 京都 祇王寺
Q7:我拍的畫面有沒有歪掉?
▲攝於 京都 銀閣寺前
Q8:還可以從什麼不一樣的視角拍它呢?
▲攝於 巴黎 龐畢度中心前
Q9:如果改成橫拍(或豎拍)會怎樣?
▲攝於 巴黎 羅浮宮
Q10:這畫面的整體看起來如何?
▲攝於 京都 南禪寺
參考資料節錄自DIGI PHOTO
作者Lucy W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